本篇文章AVT小編將從“淺談|疫苗佐劑的研究進展”中節選一部分內容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疫苗佐劑。六個標準在文末
1、關于佐劑
佐劑(adjuvant)一詞來源于希臘語“adjuvare”,其與抗原同時或預先注射,可有效增強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或改變免疫反應類型。免疫佐劑有諸多優點,如減少免疫針次、減少抗原用量、增強免疫反應等。
1926年,Glenny發現鋁佐劑具有免疫增強作用。20世紀30年代,Freund發明了弗氏佐劑。1956年,Johnson發現來自革蘭氏陰性菌的脂多糖內du素具有佐劑活性。1974年,Ellouz等人的研究表明,分枝桿菌的胞壁酰二肽也具有佐劑活性。此外,免疫刺激復合物(ISCOM)、脂質體、生物可降解微球也可誘導粘膜表面產生抗體。在20世紀初期,學者們一直致力于開發新型疫苗佐劑,但唯yi獲批上市的只有鋁佐劑。20世紀90年代以后,幾種新型佐劑陸續被批準上市,改變了鋁佐劑是唯yi被批準用于人用疫苗佐劑的歷史。
2、疫苗佐劑的分類
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,不斷涌現出許多新的疫苗,對疫苗佐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隨之出現很多新型佐劑,但多數佐劑還處于臨床試驗階段(表1)。疫苗佐劑種類豐富,因此分類方式也較多。
按應用可分為3類:免疫調節分子、投遞系統及免疫調節和投遞復合系統,免疫調節分子包括Toll樣受體(TLRs)、NOD樣受體(NLRs)、C-型凝集素、RIG-I樣受體等天然免疫受體;投遞系統包括脂質體和病毒顆粒。
按類型可分為顆粒型和非顆粒型佐劑,顆粒型佐劑包括鋁鹽、油包水乳劑、水包油乳劑、納米顆粒、微小顆粒、脂質體、免疫刺激復合物(ISCOM);非顆粒佐劑包括胞壁酰二肽及其衍生物、非離子型嵌段共聚體、皂苷、脂質A、細胞因子、衍生多糖、細菌等。
按作用機制可分為四類,一類為抗原保留,如鋁鹽、MF59等乳劑;第二類為抗原攝取,如ISCOM、鋁鹽、脂質體、QS21;第三類為激huo免疫反應,如CpG、MLP等;第四類為活化細胞因子,如IL-1、IL-2 、IL-18等。
3、疫苗佐劑的開發
目前獲批上市的疫苗佐劑多數集中在微小顆粒或納米顆粒,包括鋁鹽、乳劑、脂質體和病毒體。
脂質體主要由磷酸類脂、膽固醇、硬脂胺等組成的單層或多層雙分子夾水結構,可包裹多種疫苗,并有效地將抗原引入細胞內。其作用機制與鋁佐劑相似,具有儲存庫效應,并可以增強APC對抗原的攝入。在過去的20年里,開發了大量的以脂質體為基礎佐劑的疫苗,部分佐劑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
疫苗佐劑DOPC磷脂是一款怎樣的磷脂產品?
產品名:二油酰磷脂酰膽堿(供注射用)
英文名:DOPC
化學名稱:1,2-二油酰-sn-甘油-3-磷酸膽堿
CAS號:4235-95-4
DMF號:28883
登記號:F20190000371
級別:藥用注射級
分子量:786.13
分子式:C44H84NO8P
產品特性:白色至淡黃色固體。
保存條件:-20℃以下,遮光密閉
除了上述佐劑外,還有其他一些佐劑在開展研究。許多在開發的佐劑的靶標是免疫信號通路,如Toll樣受體、NOD樣受體、RIG-I樣受體、C型血凝素受體。
對免疫佐劑作用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,可以為臨床疫苗設計、合理選擇疫苗佐劑提供理論依據。此外,疫苗佐劑的開發需要考慮以下幾條標準:
1)安全性;
2)良好的耐受性;
3)易于規模化生產;
4)與抗原的相容性;
5)有效期及生物活性;
6)廉價易得。